原来“萝莉”在中国已经风靡了上千年

“萝莉”是西洋产物,然而是在日本人手中发扬光大,轻音、柔体、易推倒,那种娇滴滴的小萝莉确实有种让人爱不释手的保…

“萝莉”是西洋产物,然而是在日本人手中发扬光大,轻音、柔体、易推倒,那种娇滴滴的小萝莉确实有种让人爱不释手的保护欲。萝莉这次词语的英文名是loli,来自美国小说《Lolita》,其实也就是lolita的缩写,但在日本那边还将Lolita与loli分开。

原来“萝莉”在中国已经风靡了上千年

loli在日本被延伸为二次元文化,将高于6岁,低于12岁的女孩成为“萝莉”,并创造了很多萝莉角色。当然因为碍于某种方面的压力,日本还将萝莉的意思扩充,包括一些合法萝莉等等。

而Lolita服饰的名字同样也是来自这部小说,主要风格是古典的少女装,与Loli并没有任何关系,穿lolita服饰的并不是萝莉。

原来“萝莉”在中国已经风靡了上千年

所以不管任何“loli”都是来自美籍俄裔小说家的作品《洛丽塔Lolita》,这部作品讲述的是大学教授喜欢上12岁的小萝莉,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时因为女主年龄设定太小,还将其改为15岁。但再怎么改也是未成年人,所以这部剧在欧美被不断抨击。

本来这都是西方国家的事情,然而我再某个地方发现了一丝异样,《洛丽塔》这部作品还有一个中文译名叫做《一树梨花压海棠》,用中国古诗来作为翻译那还真是有点意思。

原来“萝莉”在中国已经风靡了上千年

这句诗的全句为“鸳鸯被里成双夜,一树梨花压海棠”,有人说是出自文豪苏东坡之手,借来嘲讽自己的好友张先80岁纳18岁的妾。可事实上这句诗是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,当时苏轼与张先对诗并无流传下来,权当一个段子来看。

其实“一树梨花压海棠”一直以来都是民间流传的诗句,用来讽刺那些老年丈夫娶年轻妻子的场景。正所谓食色性也,古代那种达官贵人还真喜欢娶那些正直青春,年轻貌美的小女孩。同时也有专门使用一个词语来形容,那就是“豆蔻年华”,也就是指13岁左右的小女孩,这个年纪,可不就是小萝莉?

说起“豆蔻”这个词大概就是中国版的“萝莉”吧!

最开始是出自晚唐诗人杜牧的《赠别》,写道:

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春风十里扬州路,卷上珠帘总不如。”

这是杜牧当时写给一个年仅13岁的风尘女子,将其形容为刚发芽的豆蔻,有含苞待放之美。后来“豆蔻”这个词语也就被用来形容“萝莉”这个年纪的少女,有很多诗词流传下来,用来形成“萝莉”之美。

正是应了那句俗话,从18到80岁的男人都年轻貌美的小姑娘。如今日本的“萝莉”文化并不是入侵,这个在中国已经存在几千年,只是换了个新潮的词语来包装。

原来“萝莉”在中国已经风靡了上千年

不过对于萝莉一直潜藏着污浊的一面,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暧昧的“儿童色情”,很多是打着萝莉为幌子的欺世盗名,实际上是龌龊不堪的罪行。如今早已不是三妻四妾的封建,萝莉必须要跳出“性”的那个范畴,萌与可爱可以变成主流审美,变成时尚的元素,但萝莉绝不是用来消费的商品。

原来“萝莉”在中国已经风靡了上千年

为您推荐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